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以下简称:方案),并对方案进行专项解读。方案的发布标志着煤电行业正式迈入"深调峰、快调节、强支撑"的新纪元。在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 60% 的背景下,煤电以不到40%的装机占比提供了约60%的发电量、70%的顶峰能力和接近80%的调节能力,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%以上,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。同时,煤电还是现阶段我国最经济可靠的热力供应主体,是我国民生采暖和工业用热重要的热源保障。
政策目标解读
深度调峰能力提升
方案要求现役机组最小发电出力降至 25%-40% 额定负荷,新一代示范机组目标为 20% 以下,通过燃烧器改造、辅机协同控制及储能耦合技术,解决低负荷燃烧稳定性问题,提升电网调节响应速度。推动煤电从 “保供主力” 向 “系统调节器” 转型,预计到 2027 年释放 56GW 灵活性调节空间,促进新能源消纳。
清洁降碳技术突破
方案提出试点机组度电碳排放较 2024 年降低 10%-20%,鼓励绿氨掺烧、碳捕集(CCUS)、生物质耦合等技术应用。绿氨掺烧通过绿电制氢合成燃料,实现 25% 的 CO₂减排;CCUS 技术捕集能耗降至 2.4GJ/tCO₂,捕集成本下降 36%。政策对现役、新建机组及示范项目实施差异化碳减排标准,支持碳交易和绿氨补贴,推动煤电从 “被动减排” 向 “主动零碳” 跨越。
智能运行全面升级
方案提出了智能控制、智能运维、智能决策三大考核指标体系。其中,智能控制聚焦于提升煤电机组负荷调节的自动化效能,通过增强自动控制精度、减少人工操作干预,实现运行调节的精准化与高效化;智能运维旨在推进机组运行管理的智能化转型,借助强化安全监测、风险预警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,构建更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;智能决策作为适配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关键能力,要求通过提升机组在市场化运行中的科学决策水平,实现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。
深度调峰下的机组压力
火电的深度调峰(机组长期在 25%-40% 额定负荷以下运行)对发电机组的运行压力将会上升,如低负荷运行易导致燃烧不稳定,设备热应力疲劳,增加锅炉结焦等故障风险,易导致非计划停运概率上升;煤耗率较额定负荷上升,脱硝效率下降可能引发排放超标;频繁变负荷加剧金属部件疲劳损耗。因此,加强设备状态监测、提升风险预警将是煤电未来升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以智慧监测助力煤电升级新征程
敢为科技作为国内高精度气体监测领域的企业,深度响应政策要求,以”高精监测+系统平台“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发电机水中溶解氢安全监测系统
实时、连续监测水中溶解氢含量,结合AI算法优化,及时捕捉氢冷发电机潜在故障,迅速智能诊断、及时预警、即时校准,科学指导发电机设备的运行和维护,预防事故发生,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,降低运营成本。
锅炉四管腐蚀综合监测系统
综合监测和分析锅炉“四管”(水冷壁、再热器、过热器和省煤器)运行状态,评估炉管健康状况,通过数字孪生综合预警技术,运维人员可以实时掌握锅炉四管运行状态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,确保锅炉安全运行。
固定污染源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
参考相关标准要求定制开发的小型监测系统,可实现对固定污染源碳排放(CO2、O2)等气体及烟气流速、温度、压力、含湿量等连续监测,准确掌握碳排放量,为火电企业快速响应政策要求,实现减排目标,提升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,促使企业推动绿色生产转型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
变压器状态综合智能监测预警系统
可实时采集变压器运行状态,具备对内部突发性和潜伏性故障的综合感知能力,从电、油、力多维度对变压器进行全方位参量监测,适用于发电、输电、变电、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,装置借助 4G/5G 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互联共享,便于运维人员实时掌握变压器运行状态,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。
《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(2025—2027 年)》为煤电行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。敢为科技运用精准监测、大数据分析以及 AI 算法等先进技术,构建起了全面精准的一体化监测方案,让电厂在运行中能够进行实时监控,精准发现并预警潜在问题,为煤电厂实现清洁降碳、安全可靠运行和智能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。在政策的引导和企业的技术支持下,煤电行业将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