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的对比分析

发布时间:2022-02-28阅读次数:

现如今“碳达峰”和“碳中和”早已成为行业热词,但实现双碳目标,首要就是核算和评估环境及污染源排放的温室气体。

从排放量以及温室效应因子上分析,大气中CO2、CH4和N2O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,也是目前温室气体监测的主要气体组分。

现有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


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很大的变化特征,为了能对温室气体准确监测与定量,这就需要监测技术满足:

(1)快响应、高精度;

(2)抗干扰能力强;

(3)使用环境适应性强;

(4)监测气体种类全面,大范围监测;

(5)性价比高,国产化。

几种监测技术的对比分析

通过对比分析,温室气体监测技术适用性和有效性是监测体系建设的关键,不同的检测技术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。


综合应用场景来看,针对温室气体监测的需求,从检测精度、性价比、监测气体种类的适用性上分析,我们从技术角度出发判断各技术的应用侧重点应该如下图所示


敢为科技 · 温室气体分析仪

国产仪器仪表的监测目前大致分为排放源的监测和大气背景的监测。

敢为科技针对这两方面的监测,采用非分散红外光电(NDIR)检测技术、红外波长滤波技术(GFC)和自主设计的长光程气体吸收池(L-Cell)技术研发生产出了相对应的温室气体分析仪。


固定污染源-温室气体分析仪

参数

指 标

检测气体

CO2

CH4

CO

N2O

量程范围

0-20%

0-1000ppm

0-500ppm

0-100ppm

零点噪声

0.05%

5ppm

2.5ppm

0.5ppm

最低检测限

0.1%

10ppm

5ppm

1ppm

两次校准漂移

0.01%

2ppm

1ppm

0.5ppm

响应时间T90

30s

45s

45s

45s

环境空气-温室气体分析仪

参数

指 标

检测气体

CO2

CH4

CO

N2O

量程范围

0-1000ppm

0-10ppm

0-10ppm

0-1000ppb

零点噪声

0.5ppm

0.01ppm

0.1ppm

5ppb

最低检测限

1ppm

0.02ppm

0.2ppm

10ppb

两次校准

漂移

0.5ppm

10ppb

50ppb

5ppb

响应时间T90

60s

60s

60s

60s